在閱讀以下的虛構故事前,請先回答一個問題,你一生人有使用到「惡」手段去賺錢嗎?
入職多月,傳單派過,COLDCALL試過,肺又被照過,內心開始焦躁,開始質疑今個月買不了近期大熱的手袋。萬念俱灰之際,你瞥見了一身影,隨即跋足上前,嘗試打開話題,拉近雙方距離,期待對方回應。定眼一看,對方樣子平凡,說話方式有點奇特,但你心中一句:”Who cares~ Nothing is impossible” 。你深信凡事都有可能,於是你下定決心,繼續發揮談笑風生的本領。你盡量表現得誠懇,努力地為對方日後的人生安排提供意見。左一句「兄弟」,右一句「幫幫手,打份工」,對方霎時被感動,協助你填寫問卷。於是你領著他到一個狹窄的後街,在對方不情願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最終進入了一個「惡」的口袋。你亦放下心頭,因為今個月達標了!
以上是一個遇人不淑的偶爾事件,事實上有更多人因遭受長期的矇騙而受害。在你與他攀談之際,對方可能對友誼的開展感,到愜意,部分更誤以為得到愛神的眷顧,殊不知你看上是對方擁有的金錢。你與人建立關係總是帶有企圖,無論對方是誰,認識多久,關係發展如何,只要能獲取利益,你很可能使上「惡」手段,令對方蒙受損失也不在乎。你忽略對方為人的價值,只用金錢去估算他的耐用度;你無視對方的真誠,抹殺他的獨有人格。透過欺騙的手段,攫取他人與你一樣辛勞換來的金錢,甚至連對方家人給予的金錢也不放過,漠視他家庭背後的培育及付出。
你有否想過一個人的成長,家人在背後付出幾多?特別是智力有礙的朋友,需要花多倍時間才習得平常人理財的能力。他們從小學習認識貨幣,了解金錢用途,學會貨比三家的重要,有望長大成人後可以獨立生活。然而家長不曾教會孩子識破騙子的方法,可能深信社會對特別人士會多一點的體諒,而非別有用心的詐騙。這種態度大多與同理心有關,同理心是一種健康身心人士該有的特質,令人更易生存於社會上,與他人有情感上的連接。同理心的缺失導致人類傾向將你我他分得更開。因此,別人的付出,別人的成長經歷,當然與你無關。你只需要為自己負責,甚至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即使引致他人受傷,你大可回應「是他們愚蠢才被騙」,而無需為對方負責。
立足於複雜社會,少不免會影響他人,只是我們都能選擇與「惡」保持更遠的距離,同時學會承擔抉擇的後果。你可以選擇對顧客不採取偷呃拐騙的途徑去獲利;同時,你可以選擇去確保一些智力及能力較弱的人士得到充份的資訊及了解。
在你花費工資時,不應嘲笑對方的愚昧令你輕易獲利,而是你挪用對方的「善」去進行你「惡」的行為。把世界都弄「惡」了,然後你與友人閒談著社會的不公平不公義,忘卻自己曾經參與到「惡」裹,忘卻自己有能力捍衛社會的「善」。你不一定要利他去生存於這世上,至少不要做傷害別人的事。
備註:
此文不針對任何產業的人士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限於社工界別,任何人追求進步都理應了解更多。
此文的「惡」是有意識的行動,導致他人的利益受損,而令自己獲利。
新聞節錄:
資料引用: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之電子版理財通訊。 (請移至頁底之紅色部份,輸入電郵地址並按訂閱可)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黃靜欣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黃靜欣
認可理財社 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 2023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