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聯繫

預約免費理財咨詢服務

到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

「小廢包」與被偷走的時間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施海霆


 

最近,注意到網上論壇不乏有關女生手袋的討論,「投訴」女生喜愛買實用性較低的「小廢包」。有港男抱怨道女生外出時總是拿著 「小廢包」,同時再拿著麻質袋盛載外出所需要的物品。縱使港男怨聲載道,但以筆者觀察,這可是近期的一大潮流! 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現象,我們要先了解何謂「小廢包」。

什麽是「小廢包」

「小廢包」這名詞是指那些只有約10 厘米x 10 厘米,手機般大小的手袋 ;一般只能存放一至兩樣細小的物件,比如唇膏、面紙等。由於其存放空間非常有限,一般難以應付外出用品所需的空間。故此,日常中我們會留意到用家很常會先用上一個「小廢包」,再配一個手挽袋。雖然「小廢包」内有一個廢字,看似貶意,但用在「小廢包」中,這個「廢」字不但沒有帶出任何貶意的感覺,反而變得別具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這些「小廢包」的報道都傾向是指奢侈品牌的出品,它們的價錢一般以幾千元起計,而以萬元計的也是屢見不鮮。 雖然大部份的「小廢包」都價值不菲,但不少時裝雜誌都會用「小廢包」這詞在期刊文章的標題内作招徠,熱潮從未減退,可見這「小廢包」有多受歡迎。

坦白說,作爲女生,當聼到男生們對「小廢包」的批評時,筆者感到有點不是味兒,畢竟男生們亦會購買自己所喜愛品牌的產品,價值絕不下於「小廢包」,因此女生擁有自己所喜愛的東西和品牌,有何不妥呢?以日常用品—波鞋為例,波鞋是一款實用性相對較高的產品,男生對波鞋情有獨鍾,願意花費數以千計的金錢去購買自己喜愛的款式;尤其是當某運動品牌會推出特別版、經典復刻版波鞋時,總會引來一番炒賣、高價搶購的情況出現。難道男生不知道復刻版波鞋所用的技術已經過時,舒適度早已不及新推出的波鞋?難道女生買「小廢包」時真的不清楚其容量細少的限制嗎?非也!

購買「小廢包」是行為還是目的?

從理財社工的角度看來,購買自己所喜愛產品只是一個表面行爲,更值得深入討論和思考的是爲何我們想購買這件產品,説到底有什麼是我們内在的需要,或與我們心理有何連結。其實不論購買「小廢包」、波鞋或任何其他商品時, 買家在購買前也不妨花時間去瞭解爲何需要這件商品。購物這行徑除了事得到該商品擁有權 、一宗金錢商品的交易外,還代表著購買者對追求產品背後的無形需要、渴望和嚮往,這些需要可能是透過擁有該物件帶來的喜悅、向別人展示商品後得到的認同感等,我們曾問過自己嗎?曾認真的關注過内在的需要呢?

「小廢包」與被偷走的時間

筆者深明作爲都市人,生活節奏明快,常常會聽人說,「喺香港生活,食嘢要快,行路要快,甚至買嘢都要快……」很多時候因為貨品數量有限,只要稍有猶豫,自己心愛的商品很就會被搶購一空。簡單而言,在香港生活仿佛沒有空間時間給大家去思考自己背後的需要。 疫情期間,儘管全球的經濟環境變差,但每當有售買「小廢包」的著名品牌提出加價預警提示時,不難留意到尖沙咀廣東道名店前外都會出現長長人龍。作爲買家,乍看之間,在加價前去購買這些限時限購的商品看似比較划算;與此同時,這種想法亦靜悄悄地偷去了買家的思考時間。除了「小廢包」, 其實我們也能從購買波鞋中看到相同的現象,為了搶購限量或復刻的波鞋時,買家到底有沒有足夠時間去思考清楚購這些復刻波鞋的目的呢? 限時限購的銷售模式,讓買家不知不覺間催生了衝動性消費的行爲,未能及時探索清楚自己想買、購買背後的需原因和需要。

並非主張不要購買名牌產品,筆者亦偶意會購買。最重要的是購買每樣商品前,要給予自己一個空間靜下來,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金錢空間 - Money Space,容讓自己平靜地與金錢這朋友來一場對話,内容可以參考如下:

  • 為什麼我想買這樣產品呢?我有足夠的金錢嗎?
  • 說到底,這筆消費是在希望滿足自己什麽方面的需要呢?
  • 回顧一下這是自己所渴望的金錢觀嗎?/ 是自己理想的消費模式嗎?自己真的能承受/負擔這行為的後果嗎?

透過多練習Money Space(在金錢方面的自我對話), 或許更能讓我們作為買家一方面享受購物帶來的喜悅,另一方面亦能買的心安理得。認真思考過後,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才購物方可避免自己過度消費或墮入自己所設計給自己的消費陷阱。

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時,腦海中浮現出以下的歌詞, 希望與讀者分享 。雖然歌詞內容是老生常談,期盼讀者亦能好好細味。

「勞力是無止境 活著多好 不需要靠物證
也不以高薪高職高級品搏尊敬
就算搏到 伯爵那地位和蕭邦的雋永
賣了任性 日拼夜拼 忘掉了為甚麼高興」

                    ——歌詞節錄於 歌手陳奕迅先生的歌曲 - 陀飛輪

2022年10月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


返回

更多撰文

談原生家庭與親子理財教育的關係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

東埔寨高薪筍工陷阱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培育孩子的理財敏感度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斷 。捨。 離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租樓/置業理財規劃—置業夢的背後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

理財的長思短想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疫」境消費新常態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誰偷走了孩子的零用錢?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訂閱電子版理財通訊
一年12次的接觸,令你與理財走得更近

訂閱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本中心發出的活動和宣傳資訊。你亦可隨時電郵至fec@hkfws.org.hk,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成為合作伙伴 線上查詢 回到置頂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