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聯繫

預約免費理財咨詢服務

到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

斷 。捨。 離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開心買鞋、唔開心又買鞋」,這是來自一個2002年的廣告對白。雖然是廣告,但背後卻蘊含了行為經濟學的微微意義。在日常生活中,都充斥著與行為經濟學有關的各種現象,但本文並非要將此學問「隆重登場」地詳細介紹,因為太冗長,當大家見到下文三千字時應該已經離開了此頁面。

所以,本文只會在行為經濟學中抽取其中一個現象與大家探討一下。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對經常出現身邊的事物有一定程度的「珍惜」與「情意結」,舉例:「大文用50元買了一隻印有超級英雄圖案的水杯,從此,大文偶爾都會用這隻水杯飲水。有天,大文朋友小燈見此水杯精美,十分喜歡,垂要求大文將水杯轉讓給他,此舉遭大文即時拒絕,小燈追問『你家中那麼多水杯,讓一隻給我也不可以嗎?』大文解釋:『水杯放了這麼久,突然失去會感到怪怪的。』」這種「怪怪的」感覺,其實與「行為經濟學」中「稟賦效應」有關。「稟賦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資產的時候,評估對它的價值遠大於沒有擁有的時候。「稟賦效應」是一種心理擁有權的投射,當時間愈長、接觸越多,擁有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強烈,同時也有可能會越怕失去。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因「稟賦效應」而產生出來的事與物。

傳統社會常常有念舊、惜福愛物等想法與態度,即使用不上也不會棄掉,這與「稟賦效應」產生不謀而合的化學作用。本人也是「念舊」一族,但當「舊的不去、新的又來」時,嚴重的土地問題就會出現在家中的有限空間。既然空間不足,就要勇敢地去「斷捨離」。「斷捨離」詞彙源於日本,意思是為「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事與物、離開對事物的執著」。個人藉著整理、捨棄無用之物,讓個人脫去雜亂的環境,並清空心靈。如果你也因「稟賦效應」現象而未能「斷捨離」,可為自己計劃一下斷捨離物品清單,從捨棄家中多餘物品開始,由倉具雜物、昂貴衣物到紀念物品等。當然如情況嚴重,也可嘗試找坊間專家協助一下。

當然,「斷捨離」這個生活習慣與金錢態度息息相關,要有良好的財務健康,惟有從過去陋習中改變自己。第一步是在消費前分清一下「想要」或「需要」。想買東西時,停一停、想一想。因為通常「想要」都只是一瞬間的感覺,過了「黃金時期」便會發現不買也罷。或者從過去「亂買」的想法吸取經驗,才是學習管理金錢的正確心態。同時,明白一下「Less is more」的意思,以最少的介入,對有限空間做成最多及最大的影響。如能參透此道理,便不會因為不安而患上「盲搶炎」,反而能「慳多啲啲」。另外,生活費也需要計算一下,例如每月需要的開支,需堅守一下「非必要時不用錢」的原則,將剩下的金錢轉入戶口保管。在有限的可用金錢情況下,就能有效阻截不必要的消費。最後,小心使用信用卡。信用卡就等於裝了一個財務陷阱在身,記得留意每月簽帳狀況,勿將信用卡的付款變成固定開支或長期債務,也避免大額免息分期付款,藉此減輕財務負擔。

從「稟賦效應」到「斷捨離」,勇氣可能就是成敗的關鍵,人在很多時候都需要安全感,習慣成自然後就不想改變。有時,做人做事都需學習放手,或者學習從另一角度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後,一切也會更美好。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


返回

更多撰文

租樓/置業理財規劃—置業夢的背後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

理財的長思短想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疫」境消費新常態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誰偷走了孩子的零用錢?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疫」境理財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疫情下「理」會亂嗎?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情侶「錢」規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

訂閱電子版理財通訊
一年12次的接觸,令你與理財走得更近

訂閱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本中心發出的活動和宣傳資訊。你亦可隨時電郵至fec@hkfws.org.hk,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成為合作伙伴 線上查詢 回到置頂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