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聯繫

預約免費理財咨詢服務

到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

家中長輩漸老,照顧者如何做好財務規劃?

註冊社工 李文傑 


近年,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日漸嚴重,根據統計處去年年中發布的資料,未來人口預期會持續高齡化,長者人口預計將會由2021年的145萬上升至2046年的27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由約兩成,升至三成六,即每3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是長者。現時不少子女都需要照顧長輩,眼見長輩身體機能及自理能力日漸下降,照顧者該如何做好財務規劃,以舒緩財務壓力?筆者有以下方向可供參考: 

(一) 點算現有資產 

了解自己及長者的資產淨值,對照顧者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及達成理財目標都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資產包括流動現金資產、保險、股票、基金、物業等。 

資產可分為正值淨資產或負值淨資產,正值淨資產即資產價值高於債務,表示一個人已積累一些財富,而負值淨資產則代表欠債比資產多,如果有此情況,便必須小心理財,避免財務狀況惡化。 

資產的多與少會影響我們能否實現心目中的退休生活,照顧者及長者可透過點算現有資產從而調節期望,訂立可實現的退休生活計劃。 

(二)審視個人支出 

長者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一般來說會有所減少,故支出應以量入為出原則,相應減少支出。如長者的支出經常多於收入。照顧者便應與長者共同審視支出的項目及其必要性,分清想要及需要等原則,避免衝動消費。 

現時坊間有不少記帳手機應用程式,能協助記錄主要支出,如飲食、交通、娛樂等,照顧者及長者能藉著記帳了解自己一個月的支出,再審視支出是否必要。清晰檢視自己的支出項目,除了有助退休生活規劃,亦可避免出現「為慳而慳」或囤積等常見的問題,取而代之變成「應使則使」的良好理財觀念。 

(三)分散醫療風險注意事項 

醫療費用一般較為昂貴,甚或需要持續支付一段時間,因而多為照顧者最擔心的開支之一。照顧者及長者可考慮是否需要購買醫療保險,以轉嫁相關醫療風險。由於長者的醫療需要較大,保費自然亦較高;除了需要每年持續支付,保費亦會隨年齡而增加,因此若購買醫療保險,照顧者及長者都需謹記預留一筆錢作支付保費之用。預留的費用應以不太影響日常生活為原則,如果繳交保費會影響家庭的日常飲食、藥物、交通等支出,便未必合適購買醫療保險。 

另外,照顧者及長者需仔細了解保險條款細則,如保障金額、受保障病症等,如有紅利的保單更應注意保證金額。值得一提的是,為減低投保人帶病投保的風險,大部分醫療保單都會設立「等候期」條款,意思是受保人在保單生效後的指定時間內,所診斷出的疾病或出現的病徵都不會獲得保障。「等候期」的長短會因保單或特定的疾病及醫療情況而異,一份合適的醫療保險有助長者在面對醫療開支時減輕經濟壓力,但必需注意家庭承擔能力,亦應以醫療保障為首要考慮,而非作投資或儲蓄目的。 

(四)了解家庭成員的財務能力 

每當遇到困難時,家人總是最重要的支援。而財務支援往往亦是一大關鍵。我們鼓勵與家人開放討論家中長者的照顧計劃,商討長者照護的日常安排及相關經濟需要等,例如可列出長者的照顧支出,同時坦誠與家庭成員談及財政能力,一同決定家庭成員相應可承擔的財務比例。 

總括而言,退休後的財務安排與長者及照顧者都息息相關,照顧者及長者可透過商討退休後的財務安排,促進雙方溝通及了解,並藉著與家庭成員間開放討論,舒緩照顧者的壓力,共同制定及承擔可行的退休後財務規劃。 


返回

訂閱電子版理財通訊
一年12次的接觸,令你與理財走得更近

訂閱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本中心發出的活動和宣傳資訊。你亦可隨時電郵至fec@hkfws.org.hk,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成為合作伙伴 線上查詢 回到置頂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