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福利會早於2007年起推行理財教育服務,以預防及治療性角度提供一系列的個案咨詢及服務。在2016年額外獲得滙豐銀行150年慈善計劃贊助,引入沃夫森(Reeta Wolfsohn)在美國獨創的理財社會工作証書課程(Financial Social Work Certificate course),進一步針對香港青年推展SQUBE理財教育。有見及此,香港家庭福利會與美國 Center for Financial Social Work 合辦的「理財社會工作者證書課程」,獲美國社工團體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認可的課程。
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早在2005年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隨著香港的公營及私營機構提升對理財教育的重視及貢獻,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在2015年推行金融理財知識和能力策略 (Hong Kong Strategy for Financial Literacy),為各界持份者提供可參考的理財教育標準。本會期望能持續邀請社福界同工以「理財社會工作者」的獨有角色,教育大眾
健康理財及協助服務使用者預防及處理財務問題。
課程以行為模式理論(Behavioral Model)為基礎,結合強項為本 (strength-based approach) 教授貼身的理財教育。完成課程後,同工將有多方面的知識及技巧提升,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1. 提升同工覺察技巧,了解受助人的金錢價值觀及金錢關係;
2. 協助受助人遠離財務問題,例如負債、情緒性消費及不健康的財務關係;
3. 協助受助人制訂個人化的財務計劃,透過財務目標建立穩健財務狀態;
4. 識別社會因素對金錢觀的影響,以了解受助者人消費的誘因及習慣並作出介入;
5. 認識基本財務術語及相關產品,包括保險、投資及強積金等;
6. 應用「理財社會工作」理論及理財工具實踐在日常工作環境。
1. 理財社會工作的特色
★ 理財與個人心理、壓力、人際關係、家庭成長及社會性因素的關係
★ 金錢價值觀及金錢關係
2. 理財社會工作實踐及經驗分享
★ 理財社會工作理論及介入框架實踐練習
★ 兒童、青少年、智障人士及家長的工作經驗分享
3. 理財行為問題的介入
★ 過度消費、情緒性消費及惡性債務處理
★ 債務工作經驗分享
4. 退休及保障的財務安排
★ 認識並管理強積金及保險
★ 了解投資及其相關陷阱
5. 社會消費模式及個人決策
★ 電子消費及金錢疏離感(Money Disconnect)
★ 情緒主導消費及行為經濟學
6. 體驗式理財遊戲
★ 認識理財教育的工具
★ 學習善用理財工具傳遞教育訊息
內容: 三天全日課程 + 兩節工作坊 + 網上考試 + 實習
對象: 香港註冊社工
語言: 粵語為主 (中英對照筆記)
形式: 講授、小組討論、進深工作坊及遊戲活動等
實習: 學員於其服務單位作個案實習或設計及帶領一個理財活動 (小組或活動)
第四屆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片段
修畢第四屆課程學員報讀後撰文:究竟搵幾多先「夠」?
2020年 相關報導 - 明報 現職社工增值 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 理財教育 助人自助
新城財經台 理財是力量 電話訪問 (16.07.2020)
美國Center for Financial Social Work網站分享 - Financial Social Work Matters in Hong Kong
第三屆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片段
第二屆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片段
2nd Financial Social Work Certificate Course (English Subtitle Version)
2021年6 月將推出新一屆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期待你的參與!
對象: 公眾
對象: 中學生
對象: 特殊學校學生及其家長
對象: 中學生
對象: 大專學生
對象: 群育學校及參與兒童發展基金之學校或團體
對象: 中小學 (小五以上學生) 及 公眾
© 2021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